全球產能過剩 中國鋁業深陷兩難境地:
近日,全球礦業巨擘力拓承認鋁行業前景黯淡,并將旗下相關部門的賬面價值減計90億美元。力拓執行長艾博年警告稱,中期內利潤可能繼續受到擠壓。 力拓的競爭對手必和必拓對鋁行業的前景更加悲觀,稱該公司已停止對鋁業務的投資,不得不重新考慮這項業務的未來。必和必拓首席執行官高瑞思稱:“如果有什么業務不再需要,沒道理總把它掛在資產負債表里,我們需要對鋁業務的發展前景進行重新考慮。
目前,該業務顯然還不是問題,但我們需要注意到,鋁業務獲利能力的減弱是結構性因素使然,而非周期性現象。” 前景暗淡 源于供需失衡 2002年~2006年,國際鋁價一直處于上升階段,倫敦金屬交易所(LME)現貨年平均價每噸分別為1350美元、1431美元、1716美元、1898美元、2569美元。在價格上漲和產能增長的帶動下,2004年~2007年,鋁冶煉行業的利潤總額分別為106億元、119億元、281億元和369億元。 在高額利潤的誘惑下,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國家紛紛上馬電解鋁項目。從2006年開始,我國電解鋁項目的投資額呈現出逐年上升的態勢。到2010年底,全國電解鋁產能已達2300萬噸,但實際產量為1560萬噸,設備利用率僅70%。 在產能出現過剩的同時,鋁行業又慘遭需求萎縮的重創。中投顧問冶金行業研究員魏啟寧指出,目前全球經濟形勢疲軟,歐債危機嚴重,短期內不確定因素仍然凸顯,出于對全球經濟情況和行業需求的擔憂,大量金屬價格直接下跌,宏觀和微觀環境相結合造成了全球市場的低迷局面。
2012年1月,國外分析師預計,今年市場過剩供應量將達到60萬噸,2013年的市場過剩供應量亦將達41.5萬噸。“整個2012年,鋁的價格不會出現明顯的反彈。”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有色金屬分析師李春玲說。 在供需失衡的市場環境下,鋁行業的利潤開始急劇下降。分析師估計,全球有30%~40%的產品是虧本生產的。5年來,市場供應過剩,而原材料價格卻不斷上漲,尤其是電力價格,這導致鋁廠的利潤受到一定程度的擠壓。由此,包括力拓、美國鋁業等公司在內,都紛紛削減產能,以期讓市場得以平衡。